【技术解析】从军事专用到民生安全,近海雷达解锁海洋守护新维度


发布时间:

2025-08-02

在全球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,近海安防雷达正突破传统军事应用的边界,成为守护海洋生态、保障民生安全的 “智慧之眼”。这种融合了高频地波、相控阵、合成孔径等前沿技术的监测系统,正以全天候、高精度的特性,在海事管理、环境监测、渔业保护等领域构建起立体化的海洋治理网络。

公共安全的“立体防线”

 

长江航道是贯通东西中的黄金纽带,也是暴雨、大雾等气象灾害的高发区,在长江黄金水道重庆段,重庆气象部门在易发灾害区域加密布设了75个气象观测站,并新建新一代天气雷达、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等设备,实现气象灾害易发区观测站点间距不超过10公里。

2024年国庆期间,面对5-8级台风,该系统在15分钟内完成从预警发布到船舶响应的全链条闭环,确保游轮系固工作及时到位,有效保障了137名游客安全,成为守护生命的“隐形护盾”。

北海涠洲岛,雷达与卫星云图联动构建的台风预警系统,在 2025 年 “韦帕” 台风来袭前 48 小时启动应急响应,仅用 24 小时便安全撤离 2.7 万名游客。这种 “雷达监测 + 气象建模” 的模式,使沿海旅游区的灾害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内。

沿海安全的“隐形卫士”

2024年,为针对“三无”快艇(最小反射面积仅0.1m²)的监管痛点,连云港市支队于同年10月启动“连云港市渔政综合管理平台”建设工作。

两个月内完成5部雷达、11部光电和1个无人机基站部署,通过小目标雷达技术强化,采用高频地波技术突破视距限制,能探测1,米高度以上的移动目标,即使在暴雨天气下也能保持95%的识别准确率。

2024年该系统移交线索40余条,助力破获案件20余起,2025年线索提交效率提升50%,有效提升了打击三无快艇的执法效率,形成“数据画像—科学研判—精准打击”的数字化执法闭环。

在温州苍南,雷达与高空视频监控结合,实现了 2740 平方公里海域的无死角覆盖,33 名执法人员的监管效能相当于传统模式下的 300 人。

在反走私领域,雷达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展现出惊人效能。广东海警利用相控阵雷达的快速扫描能力,在珠江口海域构建起 50 公里半径的预警圈,2024 年通过 “雷达锁定 - 无人机查证 - 快艇拦截” 的闭环流程,查获走私案件 127 起,案值超 3 亿元。这种技术组合的应用,使传统依赖人力巡逻的 “大海捞针” 模式转变为精准打击。

雷可达XW/SR237系列产品实景图

武汉雷可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XW/SR237系列近海安防系列雷达,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,分别覆盖1.2km、3km、5km、8km量程,针对大飞、快艇等快速移动目标,高数据刷新率可持续稳定跟踪。

适用于变电站、看守所、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安防,及机场周界、铁路沿线安防等场景。

从防范非法入境、走私活动到应对海上突发事件,近海雷达是维护沿海安全的 “隐形卫士”。它能对特定海域进行全天候监控,及时发现异常船只和可疑行为,并将信息同步至边防、海事等部门,形成快速响应机制。

从长江航道的智能调度到北海的台风防御,近海安防雷达正以技术创新重构海洋治理的底层逻辑。

这种从 “军事专用” 到 “民生普惠” 的转变,不仅彰显了科技向善的力量,更预示着人类对海洋的认知与管理正迈向精准化、智能化的新纪元。

一键get雷可达全平台账号